中文版

English

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成立,助推长三角科创高地建设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8日 点击率:1464


10月16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的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国创中心”)正式成立。同期,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指导,由上海国创中心主办的长三角科技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主题聚焦“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多位专家围绕“科创+产业”协同下的热点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上海市国际股权投资基金协会有幸作为本次论坛的支持机构。

上海国创中心打造科创生态新模式

“根据上海科创中心‘十四五’规划要求,上海市经信委正加快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平在论坛做致辞发言时表示。

图片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刘平

刘平祝贺上海国创中心成立,并指出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需要上海国创中心这样一批科创赋能服务平台,共同为科创要素集聚、科创生态打造、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培育,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先导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据悉,上海国创中心由临港科技城、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创新研究院、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等机构,及科创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与2021年7月共同发起。上海国创中心以“产业赋能、区域联动”为指导思想,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交流、促进产业跨界赋能、加强政企沟通、加强人才培训、传播价值信息等综合服务。

图片

上海国创中心理事长、领中资本管理合伙人 黄岩

上海国创中心理事长、上海市国际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秘书长、领中资本管理合伙人黄岩表示,上海国创中心将持续在“科技企业赋能”、“区域互联互通”、“科创生态开放”上发力,努力构建一个新型的科创生态载体。为企业提供科研、资本、品牌、人才、战略“五位一体”式的智力与资源支持,帮助中小科创企业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加速大型科技企业实现跨越式成长。加强与政府部门链接。立足上海对接长三角,在政企互动、产业落地、招商、科创产业集群打造上,建立政府与科创企业常态化的交流机制,推动地方产业升级。推动生态伙伴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创新联动,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搭建“产学研政金”五位一体式的协作网络,为长三角科创生态建设,探索出一个新的协作模式。上海国创中心筹备短短几个月以来,已经落地开展多项工作,为科创企业赋能、与长三角多个地方政府和组织达成合作。为科创企业如箱箱共用、森兰科技等公司深度赋能,链接政府、园区、投资机构、专家、客户等各类资源。与上海静安区、临港新片区,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仓市,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等政府及园区合作,对接产业资源、引入科创企业落户,帮助基金注册落地等。如上海国创中心“牵手”苏州相城区高铁新城,联合华为设立“华为国创(苏州)智能物联网联合赋能中心”。积极对接上海市国际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上海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上海青年五十人创新创业研究院等机构组织,建立开放式资源合作模式。上海国际股权协会联席理事长、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卓福民代表协会参加了中心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期待未来能与上海国创中心有更多的合作空间。

图片

为了更好的服务上海国创中心的创新发展,中心特别设立了专家委员会,上海国际股权协会两位联席理事长: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卓福民、金浦产业投资基金总裁吕厚军,上海国际股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受邀作为首批专家。

图片

中心专家受聘仪式

“上海国创中心的成立,对于推动长三角产学研深度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在大会上表示。对于上海国创中心未来发展,王建华建议,上海国创中心要在助力政府方面做出一些有益探索,包括产业、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共建共享“产学研”合作带来的成果,推进长三角科创产业融合与发展。

刘平也建议上海国创中心平台上的参与各方要形成新的共识、建立新的协作机制、探索新的科创生态模式,为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新的贡献。

开放、包容、融合助力长三角打造科创引擎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在本次大会上解读“十四五”规划中有关国际创新和开放合作的相关政策导向和重点领域。

“在8万字的规划纲要当中,创新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是181次,科技是93次,开放是86次,合作是89次,可见在整个规划纲要当中,开放与合作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刘建兴说,要积极促进科技开放合作,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更加主动的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只有在全球创新网络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主导作用,国家科技大国的地位才能奠定。

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中指出,以“科创+产业”为引领,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苏浙皖创新优势,打造长三角产业发展新引擎。

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上海市委主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在大会上表示,当前科创不仅仅要解决“卡脖子”问题,更重要解决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国际制高点的问题。

在钱锋看来,当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基础研究能力薄弱,原创创新能力不足;智能技术产业化发展成熟度不高、传统产业智能化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信息化程度、数字化水平不高,网格化、智能化基础薄弱,难以在短期内实现高效数字化转型升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尚未形成以国家科技创新平台为引领,进而难以有效整合各类创新力量、创新平台体系。

为此,钱锋提出长三角肩负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十四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策源,助力全球资源配置、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助力高端产业引领,以及夯实数字底座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长三角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核心前沿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群。

值得关注的是,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德勤中国与上海国创中心联合发布《制造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报告》。报告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背景与意义,并对智能制造产业和市场进行具体的分析,客观呈现了“制造业+人工智能”的总体态势,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正如何改变传统的制造业,探讨了制造业中各领域各环节中应用人工智能这一新兴技术的挑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德勤管理咨询华东区领导合伙人向伟表示,中国当前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制造业不是最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把制造业做强做大,这是制造业发展道路难以回避的问题。“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前景广阔,制造业可以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年均40%的增长率,在2025年会超过140亿元。”

此外,在本次论坛科创企业分享环节,云集了智慧医疗、民用航天、智慧教育、智慧包装、新材料、高端装备、水下机器人、云计算、新能源等企业代表,来自森兰科技、联影医疗、蓝箭航天、箱箱共用、华为上海云、滨海新材料、国焊科技、博雅工道、麦思威尔、博氢新能源的企业家,围绕科技企业创新、技术升级、产业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分享。